论语释论

《论语》是儒家四书五经之首,两千多年来,凡陈乏思,圣贤之智皆出于此,乃中华文明国学之中的国学。但是《论语》究竟讲的是什么?是人性的道德?还是家国之策?千百年来有诸多解读,众多注说,之于每个时代,都能找到对应的意义。为蒙学,为科考,举世皆由所学,能言之有理,能清心明智,于大道治世有毕竟之功。

子曰: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。

子曰: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。

释:我已经很老了!也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。

 

  • 周公:姬姓,名旦,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,周武王姬发的弟弟,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,采邑在周,封国为鲁,爵为上公,世称周公,谥曰周文公。《尚书·大传》:"一年救乱,二年克殷,三年践奄,四年建侯卫,五年营成周,六年制礼乐,七年致政成王。"周公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尊为"元圣"。

 

论:《四书章句集注》中说:孔子盛时,志欲行周公之道,故梦寐之间,如或见之。至其老而不能行也,则无复是心,而亦无复是梦矣,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。这可能是很多人理解的夫子尊崇周礼,而在《述而》开篇,子曰: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窃比于我老彭。春秋在周,之于春秋的古是今日望之的春秋。那是人类最原生的状态,有着最原始的意识和谐。无序而有序,述而不作,没有留下文明的痕迹,却是文明存在的证明。俱是从中而来,在理想化中是存在的吧!

 

礼制,是把意识逻辑的具体化行为,规范整理成普遍能理解的秩序,以达成共生共存的目的。然而,这个秩序是默而知之的,在一定的理解上是高阶向低阶的演化,因此会引起意识的反抗。意识的自完整在平衡着不必理解的理解,在必然性上有一个服务性的引导,因述而作,可以达成部分意识共识。

 

周公旦所作的礼法,以亲疏血缘订立从属关系;以宗法分封土地;以官僚体系代替了部族制度;设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和井田制;以血缘为纽带,把人和氏族和国家捆绑在一起,把政治和伦理和秩序系统性的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完整的封建社会体系,其立意的宗旨是人人为天子服务,天子为天下服务,和谐稳定,共同发展。这个系统服务中华文明三千年之久,有些制度在今天还起着作用。

 

夫子尊崇周礼,这话对。有些人固然不必理解馒头和小麦的关系,但有些人就是小麦,有些人就是馒头,之于自我的存在,总要有个合理的解释。尊崇周礼和尊崇礼是一体的,不同的派生。礼是意识行为的表现,是意识内部交流的秩序,是意识本身的生存逻辑。

 

意识繁衍的方式产生与血缘之间,以现代的文明找不到最原始的样本。以母子为例,母亲在孕期会与腹中的胎儿产生意识的交流,看似是自言自语,而母子血缘的亲情,饮食,坐卧,行走,情绪等一切意识行为,是母性,是荷尔蒙的作用,也是体内那个生命的表达。孩子出生后,在没有学会语言以前与父母也有交流,以啼哭的方式,以微笑的表情,以肢体的动作,而更神奇的是血脉亲情间更能感知到适应或不适,甚至是危险。这种纯粹的意识交流,如果通过语言或其他行为来表示,就微妙的破坏了本身的意识。亲密的亲人间,存在心意相通,再或者一个眼神就相互明白;兄弟或双胞胎之间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互感应;人自身也存在着神秘的第六感。人越长大,意识越完整,意识交流越产生障碍,这是一种必然的退化。纯粹的意识交流是高阶文明,而人类成长后却选择用行为来表现意识,使意识信息的有效率大大降低,意识交流是为了达成意识共识,意识行为又在消灭意识,意识的自完整是意识的悖论。

 

意识以迭代的方式生存,而新的意识又开始轮回,这个循环的逻辑,中国人整理成一个"孝"字,以孝的行为展开社会关系,整理成礼的秩序,这个默而识之的秩序,要不要整理成法?在具体表现的行为上有必要,在意识的理解上没必要,礼的存在是破坏,又以破坏为存在。

 

甚矣吾衰也!人在理解意识存在以后,是否达成了意识的使命?生老病死,除生以外,老病死都是人所忧患。老病死结果性的必然是不是达成生的偶然?说一个人少年老成,老成持重是赞誉的,而当感觉自己垂垂衰老之时,结果性的必然是不好接受的。窃比于我老彭,述而不作。夫子与上古的先贤达成思想上的一致;不复梦见周公。周公制礼,因作而述,夫子与周公达成行为上的一致;因此,不能狭隘的理解夫子崇尚行教的礼是周礼,礼是意识交流的秩序,行为和思想辩证统一互证为正,仁者为人,时之至矣。

 

日有所思夜有所梦,人会做梦,梦境的产生科学现在只能解释到大脑神经网络的运转。而这个网是如何形成的,运转的动力是如何产生的?是意识的感知还是意识固然的存在?有些梦境能对应具象化的显现,而更多的是越寻找越无所踪。

 

人们对于梦境的解析有不少的作品,有理论式的佛洛依德的《梦的解析》,有影视作品《楚门的世界》,《盗梦空间》,《西部世界》,人们在创造理解的意识,也在创造着理解的未知。

 

昔者庄周梦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适志与,不知周也,俄然觉,则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?胡蝶之梦为周与?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,此之谓物化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 

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。是夫子梦到的周公,还是周公托梦于夫子?梦中有些什么?各自带着答案去问问吧!


评论

热度(1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